摘要:从去年暑期档几部喜剧电影史无前例的大卖座开始,到今年电视荧屏上喜剧综艺成为新风口,整个影视行业不同的细分领域都在高喊喜剧市场复苏。
从去年暑期档几部喜剧电影史无前例的大卖座开始,到今年电视荧屏上喜剧综艺成为新风口,整个影视行业不同的细分领域都在高喊喜剧市场复苏。
其实哪来的什么复苏呢?导演陆川一句“喜剧在中国是刚需”已经成了行当里每个人的口头禅,可见观众对欢笑的追求和需要从来就没有饱和过。只要有好的作品,不管是出现在春晚里,亦或是出现在电影院、小剧场,观众总会乐意买账。
而电视喜剧之所以前些年囿于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之外就再没有亮眼的发展,主要的受限因素并不在观众的需求,还是在创作力上。因为播出渠道和形式决定了篇幅的限制,要在20分钟以内讲完一个深入浅出的故事,还要能有节奏有布局地抛出笑点牢牢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这对编剧来说是非常大的考验。还是拿春晚举例,任何一个语言类的节目都要经过至少半年的锤炼才能“出戏”,所谓越是精华,越要浓缩。
而电视和喜剧这个天然的矛盾点,正是把跨界概念引入喜剧行当的意义所在,也是《跨界喜剧王》能区别于市场上其他喜剧节目脱颖而出的独特竞争力所在。有北京卫视注重文化与传承的平台精神做基础,《跨界喜剧王》注定是一个欢声笑语之下依然保有厚重积淀的节目。
喜剧综艺拼的不是逗乐,是洞察
想要做好喜剧节目,首先要追本溯源搞清楚,什么是喜剧?
卓别林滑稽的步伐不是喜剧,他被《摩登时代》的机器吞没那一刻的茫然神情才是;
《大话西游》对孙悟空无厘头的后现代解构也不是喜剧,夕阳武士对着孙悟空说“他好像一条狗”,镜头转到孙悟空,他脸上一闪而过的释然才是。
所谓喜剧,拼凑段子或出丑逗乐挠人发笑是不够的,笑过之后回味无穷才称得上一出“剧”,而真正赋予喜剧力量的,是从创作者血液里流淌出来的对生活的洞察。
无论创作者多么博闻强识,一个人的视角总是有限。所以《跨界喜剧王》搭起一方舞台,广邀天下名士,共同参与到对喜剧的创新拓展中来。每一个跨过桎梏的人,都带着自己深厚的人生积淀和满满的生活智慧而来,有了这些强大的“行走的素材库”,再加上专业喜剧人在技术和节奏上的把控,强强联合这才能催生出一个又一个喜剧爆款。
明星VS喜剧,谁做谁的主?
纷乱战局中,《跨界喜剧王》赢在想得清楚——当明星遇到喜剧,到底是谁为谁服务?
如果是喜剧为明星服务,那大可以像春晚的周涛、董卿演小品一样,事先准备好一个八九不离十的剧本,找知名演员来演一个其中的角色——对于靠表演吃饭的人,这对他们来说可真不是什么难事,多彩排几遍也就成了。
但是这样的做法,是在消耗喜剧的创作力,也是在消耗演员本人的名气。如此这般做出来的节目,前一两期可能好看,但是后续高强度曝光必然带来创作力的急剧下滑,一阵喧嚣之后又是回到之前创作者写不出、表演者不好笑、观众一脸尴尬的老路上去。
当《跨界喜剧王》找准真正的症结所在,转变思路,让明星为喜剧服务,那么这个“明星”也就不再局限于演员和主持人这种对表演和嘴皮子天然占着优势的人选。
于是你能在这个舞台看到从乒坛一姐转型商界女强人的邓亚萍,也能看到刚从里约回来正炙手可热的傅园慧;能看到从来淡定优雅的钢琴王子李云迪,也能看到内地乐坛一哥孙楠。
而他们所参与创作的每个节目,也都和自己的过往息息相关:邓亚萍把乒乓球变成滑稽剧,李玉刚把《贵妃醉酒》演绎成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家国情怀,李若彤重新披上一袭白衣小龙女的飘然蹁跹十几年未曾改变。
只有真正做到让跨界为喜剧注入活力,才能保证在一周一录制的高强度压力下,50多个剧本各个精品,30多位明星参与,人人有自己的特色不可错过。
大情怀与小心思
跨界者也为喜剧带来视角的多元化。从第一期追到总决赛,你会发现《跨界喜剧王》是最“时髦”的综艺,最有包容性的舞台。
黄小蕾乐嘉关注手机依赖症、张亮通过被误认为小三的误会探讨网络暴力、徐锦江制造机器闺女讽刺啃老族……创作源泉越丰富,这个舞台上越能展现观众真正关心和想看的内容。而那“懂我所想”的会心一刻,也正是一档电视节目能留住观众的不二法宝。
给了嘉宾们足够宽阔的空间,《跨界喜剧王》这个舞台要做的,就是解决他们除了创作之外所有的问题。这不是我见过最豪华的舞台,却是我见过最百变最用心的舞台,在这里,动态大幕首次作为重点道具与节目内容高度粘合互动。
于是当周晓鸥请来井冈山和刘桦要演绎一个酒厂世家的变迁,现场瞬间就堆满了酒缸,隔着屏幕仿佛都能闻到那醇厚的香气;当张亮要演绎老北京胡同街坊邻里之间的故事,舞美又变魔术一般地幻化出一个摆着长条桌长条凳的胡同饭馆儿,布景犄角里摆着的搪瓷脸盆和露天水管,也许并不是用得上的道具,但这处处充盈着的小心思,每一个都为故事平添了一份打动人心的烟火气。
北京卫视做节目,一向有一种“拙劲儿”,不炒作、不跟风,按照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内容诉求选择节目类型。一旦选定方向,又用尽所有心意和努力,去在细节处雕琢,力求用最恰当的方式将最优质的文化大餐呈现在观众面前。
放眼整个卫视竞争格局,这种“拙”正是当今大环境最欠缺的踏实认真,也就是各行各业都在推崇的“工匠精神”。而北京卫视过往这几年来的迅猛上升势头,也恰恰印证了不走近道才能行得长远。
回溯影视行业的过往,喜剧是最没有规定范式的一个门类。小品也好、相声也罢,形式从来不是最重要的事。但做喜剧的成功诀窍却从来没有变过,那就是,只有真正尊重喜剧的人才能赢得观众。
《跨界喜剧王》无非是让观众看到了真跨界、真喜剧,这也是北京卫视旗下的整个跨界品牌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用跨出去的方式寻回每个行当最珍贵的初心。
免责声明:
文章如果来源是转载,内容的真实性未经核实,与爱特豆无关。如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误,请联系本站做编辑和删除处理,文章仅作参考。